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袁隆平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袁隆平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湘乡建县已2000多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三国蜀相蒋琬、元代文豪冯子振、湘军统帅曾国藩、力平新疆叛乱的“飞将军”刘锦棠,我军战将黄公略、陈赓、谭政、丁秋生,国际著名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爱国将领宋希濂,著名报人成舍我,政治家李卓然,三次竞选法国总统的法籍华裔女士成之凡等都诞生在这里。一代伟人毛泽东、新文化运动领导人蔡和森等曾在我市东山学校求学。新中国成立后又走出了***、成思危、宋文汉、***等一批新的领导人。
2000年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昆,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2年
金怡濂,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顾诵芬,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1951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工业局。历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所长兼总设计师,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务。
人物小传
王大中,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
不是传记
是人物通讯。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成功地塑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形象。作者以记叙为主要写作手法。同时,为了更丰富地展示人物,塑造人物,作者在记叙的同时,使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尤其是记叙中的议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我前一阶段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每个人退休后都有一个调整心态的过程。有的人有退休恐惧症,觉得这辈子交代了,坐吃等死了,被社会抛弃了;有的人欢欣雀跃,终于摆脱工作的束缚,不用看领导的脸色,不用天天朝九晚五地挤公交了,可以规划一下天南海北地疯癫疯癫了;还有一部分人过起了散步、买菜、***、带孙子的生活。第一种大家都知道,退休前是比较成功的人士,一旦退休,心理落差大,难以接受。我有一个好朋友,退休前是省的权力部门正厅级干部,他一辈子为人耿直,从来不贪,也没几个朋友,只知道工作。临退前小聚,他说一想到以后没了工作,就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既不喜欢应酬,也没一技之长,连车也不会开,不知道怎么办。后来他争取到一个省***参事这个闲职,可以干到65岁,尽管没工资,但层面仍然算在工作,高兴极了。这样对他也是个缓冲,挺好的。第二种大家都知道,退休前被束缚,一旦解放,就想着放飞,然而飞了一段时间,也会腻,也会烦,还是要回归家庭。当然也有长年以旅游为家的人,但毕竟是少数。第三种就是随遇而安的人,退与不退波澜不惊,只是生活方式改变了而已。其实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别说退休这样的事,再失落,一年半载也就麻木了,就是遇到天塌下来的大事,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应对,当然这中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想说的是,我学医的儿子今天早上对我这个退休了快半年的人说,现在的生活很好,营养丰富,医疗保障健全,只要你心态好,没什么器质性的大病,活到百岁也不是不可望的事。掐指一算,我们似乎还有三十年可以折腾,那还纠结什么?失落什么?还是那句话,该吃吃该喝喝吧。[握手][握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隆平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袁隆平人物传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