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下列历史事件与王佐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下列历史事件与王佐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王,君主或帝王,多指国家元首;佐,辅佐; 才,才干、能力、智谋;王佐,即为“佐王”(古汉语倒装);王佐之才,是指某人(或谋臣)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小说岳飞传中的王佐,则有一断臂的故事: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岳飞部将王佐断臂***降,策动陆文龙反金。
后人有诗赞曰:昔日要离曾断臂,今朝王佐徦降金。忠心不计残肢体,义胆长留自古今。
王佐之才是句成语,其中的“王佐”不是人名,而是说一个人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说岳全传》中的王佐,开始是洞庭湖通圣大王杨幺的属下,官拜东圣候。王佐第一次出现是岳飞武科场枪挑小梁王之后在家赋闲,当时徽钦二帝被掳,北宋已经灭亡。王佐带着杨幺的“圣旨”化名于工去请岳飞,和岳飞结义之后让岳飞接旨,岳飞问明圣旨出处,断然拒绝。
两人第二次见面,岳飞已是南宋朝廷兵马大元帅,奉宋高宗赵构旨意去剿灭洞庭湖杨幺。岳飞先请王佐来宋营赴宴共叙兄弟情谊,接着杨幺让王佐回请岳飞,摔杯为号杀死岳飞。岳飞带着牛皋,杀出营房,张保和杨再兴在外面接应,几人顺利回营。
杨幺一计不成再生一计,让王佐诈降,骗岳飞偷看君山破己之法。打算将王佐和岳飞一块烧死,杨虎、岳云和韩彦直一起配合救了两人。王佐此时看清杨幺为人,邀请严奇(八大锤之一严成方的父亲)一起降宋。长子王成亮去宋营传信被戚方突袭一刀砍杀,岳飞为此打了戚方三十军棍,被怀恨在心,后来暗箭差点射死岳元帅。
小商桥陆文龙异常凶猛,岳家军无法取胜,王佐为报岳飞知遇之恩,自断一臂施苦肉计降金,找机会接近陆文龙告知他宋人身份,同时也以同样方法说降奸贼曹荣之子曹宁一同归宋,为岳家军北伐立下汗马功劳。
“王佐之才”里的王佐不是《说岳全传》里的王佐,王佐之才说的是能够辅佐帮助君王的人物。而《说岳》里的王佐虽也是个人才,他断臂毁誉入敌门,说服陆文龙来降,可以说这是一个爱国之人,是一个义薄云天的人物,可却说不上是“王佐之才”。
忠于岳飞。我记得青少年读《说岳全传》时,有一夲连环画是"说岳全传之六一一王佐断臂。王佐通过断臂找到岳飞允许他到金营处诈降,成功劝说陆文龙回归宋营。本来王佐之才就是形容具有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经天纬地的人物,《说岳全传》中的王佐胆色具备,敢于断臂为主帅分忧,独闯敌营,英雄孤胆,人才难得。
《说岳全传》中的人物,岳家军谋士、将领。
《说岳》中人物,是洞庭湖杨幺部下谋士,官拜东圣侯。早年曾交好岳飞,劝其投效杨幺,被岳飞割席断义严词拒绝。后于岳飞平定杨幺时归顺。为报答岳飞之义,断臂入金营,说降陆文龙,为一时佳话。
著名戏剧曲目《王佐断臂》即以该故事为蓝本。《岳飞传》中说,一日,岳飞正在发愁这一仗该怎么打时,部将王佐忽然走入帐内,对岳飞说自己有良策。只见王佐右臂被斩断,虽然已经包扎过了,但是看上去还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岳飞忙问他有何良计。王佐回答说:“小人打算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为了不让金兀术猜疑,才***取这断臂之计。”岳飞听完后,对王佐十分感激。
王佐连夜来到金营,对金兀术说了一些投降的话,加上其手臂上的伤,使得金兀术对他深信不疑。王佐一取得金兀术的信任,马上就前去找陆文龙和奶娘。陆文龙听说了自己的身世后,马上醒悟,带着奶娘与王佐一起回到了宋营。
皋陶(上古时代)传说中上古之人,高阳氏之子;皋陶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据(史记)记载:尧时皋陶为士,与禹、契、后夷、夔、龙、益、彭祖共侍帝尧,未有分职。帝舜继位后,任命皋陶为“士”,即六工之长(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官)。他与禹共辅帝舜,明刑弼教、颇有政绩,帝舜曾赞曰:“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逝世后,禹即位,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不幸早逝,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六安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史记·索隐》记载:“六安国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国”,故六安又称“皋城”。
楚相:孙叔敖(生卒年不详)寿县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英布(公元前195年)六安市人。西汉诸侯王。英布少年时受黥刑(黥面),故又称黥布。陈胜起义,英布随鄱阳今吴芮起兵,勇敢善战,常以少胜多,为众军之最,并助项羽获得巨鹿大捷,被封为九江王。后英布叛楚归汉,又以“淮南之众”与、彭越会师,形成垓下之围,致项羽全军覆没。汉兴后,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以六为都。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年),与英布齐名的韩信、彭越先后被刘邦以谋反罪***,英布恐祸将及身,遂举兵反汉,不久战败被杀。
文翁(生卒年不详)舒城县人。西汉景帝末年蜀地郡守。文翁重视教育,提倡“教化”,在成都创办学校,为汉朝开创了一代教育新风,使蜀地成为“天下模范郡”。汉武帝命天下郡国都要仿效蜀郡,设立学堂。汉代地方教育的提倡和建设,一直推文翁为首功。《汉书》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三国名将:周瑜(公元175—210年)舒城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被孙策授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后人因此称他为周郎。孙权继位后授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国事。汉建安十三年,孙权授周瑜为大都督。时年9月,曹操举兵南下,周瑜与诸葛亮合谋,在赤壁火烧曹营,大获全胜,史称赤壁之战,由此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舒城现存有周瑜城、周瑜桥等遗址多处。
“宋画第一”:李公麟(1049—1106年)舒城县人。自号龙眠居士,北宋著名画家,被推为“宋画第一”。他作画善用线描,运笔如行云流水,多不设色,人称“白描”,尤其擅长画马。苏东坡曾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在我国绘画史上,李公麟是位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作品甚多,仅《宣和画谱》所录的作品就有107件。1961年,被中国画院列为我国十大名画家之一。
兽医鼻祖--元亨兄弟:兄喻仁,字本元;弟喻杰,字本亨。生卒年均不详。六安市人。元亨兄弟生活于明代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兽医学家。兄弟俩所著《元亨疗马集》,刊行问世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全书集古代兽医之大成,内容丰富,诊疗精微,其针灸学更属兽医界独创,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兽医学巨著。在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珍藏,并传往海外。经后世兽医各家多次翻刻,增删类编,现在留世版本已达70余种。
一代帝师:孙家鼐(1827—1909年)寿县人。清末名相。咸丰九年(1859年)参加殿试时,被皇帝朱笔点为头名状元。光绪四年(1878年),受命授光绪帝读书,任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光绪十六年授都察院左都御使、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戊戌变法时,孙家鼐参与康有为创立的强学会活动。光绪二十四年,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掌管学务大臣,主持创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后官至太子太傅。
石德宽(1885--1911年)寿县人,黄花岗72烈士之一。1907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同文书院,不久加入同盟会,是年龄最小的会员。1908年秋,受命回国至安庆,按照[_a***_]先生指示,参加新军,联络军队,参加反清组织"岳王会"。11月19日,发动了(我国第一个依靠拳军士兵来发动的)马炮营起义。1911年2月,石德宽经香港去广州,参加由黄兴等领导的黄花岗起义,不幸牺牲,年仅26岁,遗体安葬于黄花岗。民国初年,安徽为纪念这位开国元勋,把安庆门外的一条街命名为“德宽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下列历史***与王佐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下列历史***与王佐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