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可寻求证据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不可寻求证据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末年一代名将——袁崇焕的悲剧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外有后金来敌,内有奸臣乱纲。然而即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有一个英雄挺身而出,救济世人,最终却因为谣言导致冤死狱中,不禁令人惋惜。
大明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一代忠臣袁崇焕被朱由检下令凌迟抄家,等待抄家的人到袁崇焕府上时发现并没有多少财富——可怜忠臣,为官清廉竟落得如此下场。
袁崇焕少知书,与许多封建时代的文人一样,选择了科考进士这条路,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35岁那年登上了进士,取得了当时考生的最高理想。大家可能对进士没有什么概念,在当时进士大部分都是60多岁的老头,而不是***剧当中扮演的那样,一堆一堆的年轻人。在取得进士后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时常有大志,想要戍关卫国。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觐见皇帝,后被时任御史赏识,并破格提拔在兵部任职,被朝廷任命戍卫辽东,政绩斐然,为人所道。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之后,大举领兵入侵边疆,一路打到了宁远。然而,大敌当前,另外几个戍边将领手握重兵,选择了待在山海关而不去救援,最终只剩袁崇焕以及其他几个将领死守宁远。努尔哈赤威逼利诱,想尽各种方法劝降,袁崇焕均不为所动。最终在袁崇焕的努力之下,成功守住了宁远,击退了敌军,史称“宁远大捷”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获得朝廷信任,经历各种人事变动,袁崇焕掌握了关内外边防。天启七年(1627年),皇太极重新入侵锦州,历史的大任又被委托在了袁崇焕身上。在此次战役中,袁崇焕以议和为名拖住敌军,以骑兵绕后进攻,亲自登上城门楼指挥防守,最终金兵伤亡巨大再次撤兵。锦州之役与之前的宁远之役合称“宁锦大捷”。经此两役,袁崇焕名声大噪
宁锦战役地图
在“宁锦大捷”后,朝廷论功行赏,袁崇焕却因受魏忠贤妒忌导致赏不敌功,袁崇焕愤愤辞官。不久,朱由校驾崩,朱由检继位。朱由检历来与魏忠贤不对付,在除去魏忠贤之后恢复了原先被魏忠贤贬黜的诸位官员,袁崇焕也因此再次在朝廷任大员。
《袁崇焕》魏忠贤剧照
袁崇焕最有争议的事就是杀毛文龙。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因不满毛文龙耗钱粮实在过大,上书请求朝廷派人监督,两人因此有隙。当年5月,袁崇焕设宴招待毛文龙,在宴会上,两人逐渐起争执,袁崇焕开始数落毛文龙的种种行为,毛文龙不服,袁崇焕因此下令绑住毛文龙,逼其认罪。毛文龙仍然不服罪,被袁崇焕亲自斩首。袁崇焕除掉了毛文龙,也差点除掉了部下的心。
1870年,天津发生瘟疫,中国许多婴儿患病,于是被家人抛弃在河边。天津仁慈堂的修女见到这类婴儿,就抱***堂。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很多婴儿在教堂死去。一些不分青红早的人开始谣传:洋牧师以检查婴儿身体为名,将进去的孩子挖出心肝和眼睛做研究。
谣言一出,人心大乱
此时,许多地痞无赖唯恐天下不乱,想趁机闹事,借以浑水摸鱼。他们不断怂恿当地群众上前闹事,煽动当地人对洋人的仇恨,并添油加醋说洋人在教堂里杀中国人的孩子,挖去孩子的内脏做食物,引起当地人的强烈愤慨。
官府出来干预,不久之后,两名“人贩子”落网,官府在告示里暗示其行为可能是“受人嘱托”,民间组织“水火会”受到鼓励和煽动,开始四出抓捕嫌疑之人。经群众公审,一名叫做武兰珍的迷拐犯迎合“民意”供称,其作案所用***是天津仁慈堂堂提供。
仁慈堂修女本拟请民众派代表入内调查真相,但被法国领事丰大业所阻。丰大业丰不愿与民众直接交涉,他带人闯入三口通商衙门和天津府衙门,要求地方大员崇厚、张光藻调兵弹压。遭拒后,丰大业在狮子林浮桥上遇到静海知县刘杰,争论中,丰开枪恫吓,射死了刘杰的家人刘七。此举点燃了一触即发的民愤,围观百姓打死了丰大业及其随从,又冲入法国教堂,扯碎法国国旗,打死法国神父、修女、洋商、洋职员及其妻儿等计20人(还包括几名俄国人)、中国雇员数十人,焚烧了法国望海楼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数所。
此即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可寻求证据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可寻求证据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