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咸丰帝在位历史***评价,咸丰帝的评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咸丰在位历史事件评价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咸丰帝在位历史事件评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咸丰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过哪些大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吗?
  2. 咸丰帝在位时间?
  3. 咸丰年的起止?

咸丰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哪些大事?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吗?

咸丰继位之初,清王朝面临3000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清朝的危难处境,咸丰帝对朝政进行了改革,为稳固大清江山做出了一定贡献,只不过恰巧赶上了政治***国库亏空,那么咸丰年间有哪些大事发生呢?

首先就是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两年时间太平军取得了南方多个重镇,咸丰六年,咸丰依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帝在位历史事件评价,咸丰帝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次,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对中国东北进行入侵,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也趁火打劫,咸丰帝不得已与这些侵略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咸丰帝对此甚是心痛,导致国库空虚,无力反击。

咸丰帝顺应潮流,改变腐朽观念,他提拔汉臣,因时制宜,批准设立总理衙门,为之后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一系列政治举措足证明咸丰的政治才能,只可惜生不逢时,难以改变王朝急转直下的历史命数。

咸丰帝在位历史事件评价,咸丰帝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咸丰是个早产儿,一生体弱多病,19岁继位,31岁死亡,在位11年,他的一生都没有好时候,先是***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咸丰是中国历史上有实权但最无能的一个皇帝,胆小怕事,国难当头,仍贪恋美色,喜欢听戏,纵情声乐,嗜酒如命,吸食***。这样的人咋也成不了有作为的帝王。

清朝咸丰帝在位期间,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风雨飘摇。

内有晚清历史上的两大农民起义同事爆发,即北方的捻军起义,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两个起义前前后后折腾了清***将近20年之久。为平定这两个起义,大清朝廷不惜放权给地方督抚,导致严重的地方军事化,为清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伏笔。

咸丰帝在位历史事件评价,咸丰帝的评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外有第二次***战争,此次战争导致英法美俄四国列强分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丧失大量领土、经济、政治、司法***。

对于咸丰帝,他差不多是清朝历史上最毫无作为的皇帝之一,应该说仅次于同治和宣统。

说起来这咸丰帝也是命苦,一继位就赶上太平天国起义,没几年就割去了他的半壁江山,紧接着北方的捻军又起,不久英法联军掀起了第二次***战争,一番折腾之后就杀进北京,搞得他只能带着老婆孩子跑到承德躲着,有家不能回,最后连死都只能死在外地。

所以历史学家茅海建称其为苦命天子。

关键问题是,咸丰帝面对危局,还是很呕心沥血的,启用了不少有用的大臣,可惜在对外政策上把方向搞错了,一味地只想把西方国家拒之门外,最终国门仍是被坚船利炮打破,估计至死他都不理解,自己为了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那么费心费力,为啥却只落了这么个一地狼藉的结局。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有太平天国起义,第二次***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作为一个皇帝来说咸丰帝的资质清朝帝王可以算的上是中上等。他重用汉官,严惩***,改革力度较强,从命运来看,他命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最惨的,刚好赶上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国家侵华。可以说他驾驶着一辆烂车,倔强的开着,没散架已经很不错了。

在政治上,他呕心沥血的改革,可是依旧无法挽回局面。

总的来说,他还是有作为的,只不过没什么成就而已。


咸丰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在他执政的时代,清王朝内忧外患,遍地硝烟,局势动荡不安。茅海建先生对他的评价是:“他只身躺在时代的分界线上,手和脚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指挥手脚的脑袋却留在了旧时代。”

咸丰即位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副烂摊子,为挽救时局,他***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整对内对外政策。首先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对清王朝的统治政策进行全面的补救。成丰罢免昏庸官吏,同时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包括肃顺、匡源等人。咸丰提拔的官员确实有处理军政大事能力,但还不足以扭转大局,而且肃顺等人的越级升迁也导致了宫廷内部出现了新的斗争和矛盾。

咸丰一边整顿朝纲,一边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最初,他把希望寄托在八旗兵和绿营兵身上,但在与太平天国作战中,八旗兵和绿营兵溃不成军。经过多次的的挫折和失败,咸丰决定冲破清王朝抑制***的祖制,开始重用***曾国藩,并给予他实权。

正当咸丰镇压太平军焦头烂额时,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为借口,法国以“马神甫”为借口,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面对列强的挑衅,咸丰很想维护清朝的权益。但在太平军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压力之下,咸丰倍感无奈,只能对列强***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之后,为进一步逼迫清***就范,于咸丰八年(1858年) 北上攻陷大沽口直逼天津。在英法等国的武力威逼之下,咸丰抱着侥幸心理批准了《天津条约》。军事危机暂时解除后,咸丰觉得条约有诸多不妥之处,便向英法提出修约要求。咸丰派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进行修约谈判,遭到英法的无情拒绝,谈判失败。咸丰闻讯非常气愤,决定对英法***取强硬的措施。他命令僧格林沁修筑大沽炮台,并让英法公使按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英法断然拒绝,派舰队炮轰大沽口炮台,僧格林沁奇起反击,打退了英法联军。咸丰十分高兴,进而宣布彻底取消《天津条约》。

然而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集结兵船数十艘,进攻渤海湾。各地接连失陷,英法联军长驱直入,进逼京师。咸丰派人和谈不成,见大势已去,便以巡幸为名,带着亲信大臣与妃嫔出逃热河。

咸丰执政期间,一直战事不断,使得他心神交瘁,虽有心治国,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临终前,他没能平衡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导致了辛酉***的发生,之后慈禧“垂帘听政”局面的出现,更是与咸丰纵容有关。咸丰,最终成为一个苦命的皇帝。


咸丰帝在位时间?

咸丰,起止时间为咸丰元年(1851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前后共十一年。在位的皇帝是: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1]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58]

咸丰年的起止?

咸丰登基于1851年,死于1861年,咸丰年就是1851-1861,也就11年,总共活了31年,你说的咸丰31年应该是1861年吧,但年号不是按年龄算的,应该叫咸丰11年

1850年至1861年。

咸丰帝于道光30年(1850年)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1851年农历辛亥年是咸丰元年,咸丰帝在位11年即是1850-1861,咸丰11年,英法联军入侵京师,帝出奔热河,留恭亲王在京与夷议和,同年崩于热河行宫,诏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载淳于灵柩前继位,年号祥祺,同年两宫皇太后回京杀肃顺八人,更年号同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咸丰帝在位历史***评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咸丰帝在位历史***评价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