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口述历史事件它特点有几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口述历史事件它特点有几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具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记忆存在遗忘、断简、改写、冗余、错嵌等诸多问题,有人还分不清想象和真实的边界,甚而会有人故意说谎,因此,基于个人记忆的口述历史,必须经过甄别、考据、提炼,才能成为合格的历史档案或社会科学***。由此,论者就不必再在“口述历史是否真实”这一没有实际意义的伪问题上浪费口舌。说口述历史基于个人记忆,非但不会降低它的史料及史学成色,反而能扩张视野,开发出更加广泛的社会科学***价值。
个人记忆的陈述,还会受到政治压力、文化禁忌、隐私顾虑和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说不说?说多少?说什么?如何说?肯定因人而异。要开发利用个人陈述,必须考虑叙事的传播环境、个性心理和言语能力等诸多问题,即要寻找对个人记忆陈述的甄别、考据、提炼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懂得言语事实、心理事实和生活事实的差异,并在不同事实层级及其结构中,分离出史学及人文与社会科学原料,进而抵达人性真实。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方面,“口述历史”是有其客观性的,尤其是口述人是该段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甚至哪怕旁观者,那么他讲述的内容比起其他非相关人士了解的肯定会真实可靠得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人性天生就有其主观性,往往容易站在自身角度去理解问题,从而丧失了客观判断。此外,随着环境、时间等外在因素的改变,讲述人生理、心理条件的变化也容易降低其口述内容的可信度。
总之,我认为大体上“口述历史”不失为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手段,有其一定的存在价值。
口述历史是西方学者在上世纪下半叶才开始提出的新的历史史料收集方式。通过对历史当事人的***访获取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因此从本质上讲,这是史料学的一个分支。
至于可信度,口述历史和其他的史料没有本质区别。其根本上都取决于历史叙述者的立场,口述历史的可信度不会必然高于其他史料当然也不会必然低于其他史料。
目前中国的口述历史主要集中在政治史研究领域。比较著名的是张学良口述历史。应当说张学良在口述历史的过程当中比较直率。但是也不免为自己当年的一些错误行径进行辩护。口述资料的主观倾向是非常严重的。除此之外,某些人在接受***访的时候往往有所保留。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陈立夫在接受***访的时候,对于自己掌控中统的详细细节不愿意多谈。但这实际上是***访者最希望了解的内容。因此口述历史资料也不能完全解决史料空白的问题。另外还要指出的是,口述历史的时候全凭记忆会使得某些细节存在着错误。因此在利用口述历史资料的时候也必然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口述历史资料的最大价值在于历史当事人提供了最直接的一手历史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当事人在当时环境下的所思所想。这有助于历史学家从当事人角度进行解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口述历史拓宽了学者的研究方向,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对于历史***的定论。
历史的可信度从来不因为流传方式来决定,没人敢说我们看到的历史文本就是真实的,过去的事情只有过去知道,我们无法考证,我们所谓的还原历史也不过是看着现在有的文本来推测的,谁又知道当时写这些文本的是什么人,什么情况下,什么环境写的,没人能保证,所以一切都看你自己信不信的咯(* ̄m ̄)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述历史***它特点有几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口述历史***它特点有几条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