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七八世纪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七八世纪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北北部地区的人大部分是山西移民后代。山西省在近代有两次大饿荒,一次是光绪年间一次是民国十八年,饿殍遍野,能活着走出山西的人大都在河北(坝上地区为多数)存活了下来。有民谣为证:民国十八年,山西遭年陷,狗吃狗人吃人姥姥锅里煮外孙。也出现过易子相食现象。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的因自然灾害众多,死的人肯定不少,但作为我只从历上看到,但亲身经历只有l960一1961年的大灾荒,只说我所在的四川岳池县,据党史纪载,就减少了近6万人,总人口76万。况且我们岳池还是盛产水稻的银岳池。我当时读小学,那时吃野菜,每月供应19一21斤粮,但都有近一半是粗粮,红苕等,每月30多克菜油,一年供应三次肉,布票一尺八寸。得肿病的十几万,得***脱垂十多万,但死的多数是农村的社员城市居民不多。到了62年就逐渐好转了。现在我们过的幸福生活,但不应忘记那时的苦难。
1、西汉末汉朝口5801万经连灾荒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乱短短30余至公元31至37间(东汉光武帝建武七至十三间)口数落至1506万
2、东汉末口恢复6000万左右灾荒再起黄巾起义爆发接着东汉灭亡三纷争期口三初期公元221(魏文帝曹丕黄初二、汉昭烈帝刘备元)降至1408万
3、公元609隋炀帝业五口达5140万,经隋唐间灾荒战乱唐初唐高祖武德七(624)15年内人口降至1770万
4、整个明朝人口都在7000万至五六千万间,明末公元1620(明光宗泰昌元)人口5166万,明末经历历史罕见连与低温旱灾,造成社会***,满清趁机入侵经明末清初乱清兵入关杀戳人口降至低谷,清朝(清世祖顺治十)人口跌至1493万的春秋战国水平
6、1840(道光廿)口41281万,鸦片战争发生时人口已4亿,相当于1949解放战争水平,道光几间自灾害严重,长江流域曾发千年难遇特大洪水,再加太平军战乱人口自公元1862(同治元)降至低点2.25亿
我的观点是:我
唐代繁荣昌盛的见证,现在要去日本的京都看。因为中国历史更迭,破坏严重。能留下来的东西太少了。保持下来的习惯习性都模糊了。但是日本有海洋的保护反而更好的保留下来了。
淮阳现在出土很多都是龙山文化的东西。可以说龙山文化是淮阳最早的人文文化。包括女娲的故乡周口和伏羲的故乡的传说都在这附近。
在五千年前。这里和秦岭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属于气候比较差的地方。一般***比较漠视的地方。反而保留了史前的各种传说。
这里也是淮河流域的边缘地区。人口相对比较稠密。
我只能回答这么多。
李杰说: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八千年前还没文献记载,传说原始社会时期,淮阳为太昊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都(网络信息)。有文字记载,是中国六千年文明史,我国各家史书,大多从太昊伏羲都宛丘写起。宛丘即河南阳。六千年前,太昊伏羲建都于宛丘,一统天下部落。这儿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五帝纪》和《竹书纪年》说:“帝太昊羲氏…都宛丘。"《诗谱》云,“陈都于宛丘之侧。”还有《水经注,渠水注》,《诗经,陈风》都有记载(历料)。淮阳是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说八千年看淮阳是理有据的,不是演义和神话传说。淮阳是最古老最神奇的地方。这里是人祖伏羲长眠之地。欢迎八方友人前来观光祭祖,验证。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一个统一体。巨大冲突带来巨大融合,历史因此而进步。如果只有冲突而未见融合,这是战争,其结果是历史依旧保持原样。如果有融合但未有实际的冲突,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在此之上的文明会有小幅进展,不会带来历史的巨大跨越。人类历史上曾经的几次较大规模的冲突—融合有:(1)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2)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工业文明与技术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每种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都带来社会的血与火的洗礼,带来社会繁荣与进步。农耕文明融合了草原文明带来了君主统治的稳定与繁荣持续两千年。工业文明融合了农耕文明带来了资本的旗帜高高飘扬于世界的每个角落。科技文明取代工业文明带来的是对全球最广泛意义的以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为基础的人的价值的普遍认同的追寻。
在公元前后数百年间,亚欧大陆农耕诸国与其北方游牧诸族两相对应,自东徂西,分布如下:亚洲东部的农耕地区主要是汉代中国,其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胡人),东北有乌桓、鲜卑(东胡),西北有羌、月氏、乌孙等。在中亚、南亚农耕国家主要有贵霜和印度,其北游牧各族有康居、大宛、大月氏等,间亦从事农耕。在西亚,南有帕提亚帝国,中国史书称安息,其北有马萨革泰和阿兰等游牧民族。在欧洲,南部农耕地带为东西罗马帝国,其北东欧草原地带则为斯基泰和萨尔马特等游牧民族。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邻近各国各族之间,不断发生接触和交往,和平时期是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时期则是土地与财富的掠夺。
和平与暴力不断交错出现的结果,是两个世界之间闭塞的突破,人类文明地区的扩大。秦汉帝国对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经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对亚、欧、非广大地区的征服,都导致这样的结果。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入侵以及入侵后新的统治王朝的建立,也导致相似的结果。约公元前3世纪中叶,马萨革泰游牧部落联盟之一支帕勒达依人(达赫人)由北方侵入帕提亚,与伊朗高原操伊朗语的一支居民相结合,在公元前247年推翻了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王朝的统治,建立起庞大的帕提亚(安息)帝国。帕提亚帝国建立后的发展,无疑有游牧民族的贡献。公元1世纪中叶,大月氏人贵霜部在中亚建国,攻灭大夏,联合吐火罗人,形成庞大的贵霜帝国,首都由索格底亚那迁至布路沙布罗(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这个帝国的版图北起花剌子模,南抵印度半岛的文迪亚山。这是游牧民族在入侵农耕世界并定居以后建立的具有高度经济文化的文明古国。4世纪在中国北方建立的五胡十[_a***_]”,也是游牧民族在农耕世界建立的国家。亚欧大陆上两个世界之间既互相交往,又彼此渗透,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打破了闭塞,促进不同民族和文明的汇合。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我头条号里的文章,你会了解的更全面。
我是真君,我回答的详细点。
第一次大规模融合:华夏四夷融合为汉族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大地,星罗棋布地者形态各异的民族。总的说来,有古羌、夷、苗蛮、巴蜀、百越、西南夷几大群体。
古羌又被称为戎狄,图腾为羊,炎黄族就是出自于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地区,直到春秋时期,依然有姜氏之戎和姬姓之狄。
夷擅长于射箭,图腾为鸟,主要分布在东方的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被称为“东夷”。商朝的建立者就是夷的一支。
苗蛮在上古称为“三苗”,商朝称为“荆蛮”,西周时期建立了楚国。
百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有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巴蜀也就是四川地区古巴国和古蜀国。他们创造了先进的青铜文明。
西周建立后,周人自认为是夏朝的继承着,于是称呼自己为“夏人”,“华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诸夏”。实际上,周人也是来源于羌,是羌族中最先进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长期通婚产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后,就将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统称为“四夷”。华夷之辨的民族关系就形成了。
华夏和四夷
追溯人类历史,疫病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威胁。
公元前5世纪,席卷雅典的一场瘟疫直接导致近四分之一的士兵死亡,是雅典输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重要原因,古希腊文明由盛转衰。
公元2世纪中后期,席卷古罗马的瘟疫,夺走了罗马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古罗马文明从此走向没落。
16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天花疫病,造成印第安***口巨大损失。
一战末期爆发的世界性大流感,最终导致全球10亿人感染,超过5000万人死亡,远超战场的伤亡人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最大疫情。
疫病加快王莽失败,王莽派冯茂、廉丹等征讨益州附近蛮夷,因环境潮湿、补给不足,导致疫情爆发,数万士兵死于疫病,因为这几次战争,大大缩短了王莽的统治时间。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亲率大军举行南征。大军分三路,分别向南挺进。这年五月,诸葛亮亲自率领的西路主力渡过***江(泸水),进入今云南地区。潮湿的山区,军队中感染疟疾而死亡的人难计其数。
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最新编辑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 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其中有详细记载的疫情共258次。每次疫情,都能让当时的社会为之战栗。但是,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 因为, 我们庆幸拥有伟大的中医药,与瘟疫展开过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并无数次救民族于危难。可以说,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战“疫”史。也正是那一场场瘟疫,推动着中国防疫和卫生制度化的进程。离我们最近的一次疫情是03年的非典,全国共感染5327例,死亡349例。非典疫情发生后,***院于2003年5月9日公布施行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各级***从人事、政策、法律、***、医疗、教育、交通、体育等多领域,对疫情进行全面的防控,得以最终击退SARS。
如今,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党中央立刻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各地可谓手段尽出:从大喇叭方言广播到无人机空中巡查,从社区封闭式管理到交通工具设隔离区,从口罩预约购买,到暂停限号、严厉打击犯罪等, 在确保尽可能阻断疫情传播途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今,***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却在整个世界泛滥成灾,但我始终坚信,在全世界人民的众志成城,互帮互助,抗击疫情的情况下,***肺炎一定会被彻底击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八世纪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八世纪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