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正文

西安有什么红色历史***-西安红色历史景点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中的双十二事变是指什么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的一场军事***。西安事变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亦称双十二事变。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有什么红色历史事件-西安红色历史景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12月12日,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史称***,亦称双十二事变。

***,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兵谏”,以劝说蒋介石改变其既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家政策,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西安有什么红色历史事件-西安红色历史景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生在什么地方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相关知识,***是1936年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西安督战,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事件,西安属于陕西省,答案为C。

***发生在西安市。1936年12月12日拂晓,东北军与第十七路军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同时扣押了蒋介石和其随行军政人员陈诚、蒋鼎文、朱绍良等10余人,并控制了机场、火车站。

***发生在西安华清池。***,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西安有什么红色历史事件-西安红色历史景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生在西安市。在1936年12月12日的天亮时分,东北军在临潼区华清池抓获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则扣押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邵力子等军政要员,此外,张学良还命东北军的第五十一军在兰州***取行动和西安呼应。

***的经过和结果?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即为“***”。结果: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和平解决。

地点:西安经过: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调停。

结果:***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张学良被扣押后曾遭到蒋介石的长期软禁。直到蒋经国死后才获释。

结果 经过中国***等多方力量的努力,***遂告和平解决。意义:***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又称“双十二事变”。

***的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又称 “双十二事变” 。

日本侵略者向华北逼近,华北局势危急。当时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张学良身负国恨家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中华民国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发动震惊中外的***。

西安在抗战中发生了什么***

1、***,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2、***,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3、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亦称双十二事变。1935年,中国***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4、由于紧接着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一二九运动以及后来的两广事变,都强烈的反映了中国人民一致抗日对外的决心。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

5、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年12月25日,在***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巴黎《救国时报》认为“发生这样重大的内争,对于目前中国民族生死所系之一致团结,御侮的运动上,实为深可痛惜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