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患不均而不患寡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患不均而不患寡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这句文言文出自:《论语·季氏》篇的《季氏将伐颛臾》意思: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2.原文选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原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在熵增的作用下,内部矛盾就会展现出来。
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化解尴尬,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很多国家就会对周边的小国下手。
季氏就打算这么干,孔子知道了,对身在季氏当宰相的徒弟说了这样一番话,道:“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意思就是说:我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贫穷,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孔子的徒弟就将原话转告给了季氏,季氏听了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决定放弃攻略周边的小国。
出自《论语》全译:季氏第十六篇直解:“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这里“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古本有误,应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因为“贫”与“均’是指财富,“寡”与“安”是指人口,下文所说“均无贫”与“和无寡”可以为证。
颛臾是鲁君(先王)封的‘东蒙主”,如果季氏抢占来,必然引起社会动荡,就要“不安”。
接着,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是错误的。文章结尾一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孔子已经看穿季氏讨伐颛臾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要削弱鲁国的实力,以至篡夺鲁国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李氏的行为只是一种试探性的武力***,因而最后一句道破了季氏的阴谋,一语中的。意义: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患不均而不患寡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患不均而不患寡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