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人物传记阅读札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人物传记阅读札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标题 居中写“自传”;
正文主要包括个人成长经历(从上小学或7周岁写起,就读学校、担任职务、所受奖励与处分、参加何种进步组织、有无相关政治历史问题等),个人思想演变(这是主体部分,结合成长经历谈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等等)和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家庭成员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写,主要社会关系一般是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亲属,谈谈他们和自己的关系、民族、职业、单位及政治面貌等),大致就是这三部分。
扩展资料: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或者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均为自传。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虽然有少数例外),直到15世纪,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自传作品***用多种形式,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包括信件、日记、札记、回忆录、忆往),到正式的自传。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纳巴科夫的《回忆录》(1951)等。还有台湾名人郑丰喜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其中,代表作就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标题 居中写“自传”;
正文主要包括个人成长经历(从上小学或7周岁写起,就读学校、担任职务、所受奖励与处分、参加何种进步组织、有无相关政治历史问题等),个人思想演变(这是主体部分,结合成长经历谈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等等)和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家庭成员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写,主要社会关系一般是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亲属,谈谈他们和自己的关系、民族、职业、单位及政治面貌等),大致就是这三部分。
扩展资料: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如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即具有自传性质。王充的《论衡·自纪篇》、江淹的《自序论》或者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等均为自传。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虽然有少数例外),直到15世纪,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自传作品***用多种形式,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包括信件、日记、札记、回忆录、忆往),到正式的自传。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纳巴科夫的《回忆录》(1951)等。还有台湾名人郑丰喜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其中,代表作就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个人需要(individual need)亦称“第二需要”、“派生需要”。是与维持生命没有直接关系,在第一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获得的需要。如名誉、自我实现等。它们主要是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对个体来说常常比第一需要更重要。
利用个人文献研究人格的方法。个人文献包括日记、个人写的论文、自传性札记、书信、录音等。其价值体现在它们是出白内在的动机而非对问卷或谈话的反应,能使研究者深入理解被个体认为最突出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方面。
著有长篇***《秋海棠》、《危城记》、《梅宝》、《第十六桩离婚案》、《孽海花》、《永夜》,散文集《晚霞集》、《海棠室闲话》、《戏迷自传》,评论集《***纵横谈》,札记集《里读杂记》,短篇小说《恩、仇、善、恶》,短篇***集《第三者》,译著《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茶花女》等。 民国30~31年(1941~1942年)间,***《秋海棠》在《申报》上连载后,由多家书店出版,1956年修改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重印。《秋海棠》曾被改编为话剧、沪剧、粤剧、评弹等广泛演出,后又改编成电影,搬上电视荧屏,还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人物传记阅读札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人物传记阅读札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