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黄石市80年代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黄石市80年代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黄石这座城市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批准成立的。50年代毛主席亲临两次来到黄石视察,并为钢厂亲笔题词,60年代国家副***董必武亲临黄石,也为黄石题词,70年代大数学家华罗庚亲临黄石,80年代中央总书记胡***亲临黄石。这可谓是国家重量级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一个新兴的地级城市而言,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黄石成功举办两次省运会,两次国际乒乓节及其他全国体育赛事。这也是黄石的荣誉。黄石不愧是又一个小香港!
八十年代的咸宁叫咸宁县,那什么时候还没有咸宁市的说法,准确的说叫做武汉地区咸宁县,在有段时间也叫做孝感地区。1998年正式成立咸宁市,有一区(咸安区)一地级市(赤壁市),5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嘉鱼县、阳新县),后阳新县划出咸宁,给黄石市。
华新水泥起步于黄石,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曾经是***的水泥生产厂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规模,产品质量都得到提升,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三峡工程,大坝水泥就是华新水泥专供。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华新水泥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大大提升了华新水泥的知名度,企业不局限于黄石本地,开始面向全国发展,走向亚洲。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企业将总部搬至了武汉。
谢友邀请,友的邀请给了禺一次学习唐代历史的机会。唐代作家张志和,号烟波子。博学多才,却命运坎坷,虽英年逝去。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词。西塞山前白露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于浙江湖州。而黄石附近的赤壁却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留下干古传唱的赤壁赋。
黄石西塞山历史悠久。西晋《江表传》就记载三国时庐江太守刘勋被孙策击败后就逃西塞山。唐《元和郡县志》宋《太平御览》都有黄石西塞山的明确记载。黄石西塞山更是文化名山,名人诗词无数。南北朝江淹有《渡西塞望江上诸山》,唐李白有《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皮日休有《西塞山泊渔家》,韦应物的《西塞山》、罗隐《西塞山》等等。最有名的是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㲊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可以说黄石西塞山可发掘的文化***很多,至于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到底在哪儿?黄石完全可以以平常心对待,让历史学家去研究。如果把自己的文化***开发好了,一个张志和能比得过李白刘禹锡吗?
应该是黄石西塞山吧?刚好黄石江对面就是浠水散花镇!苏子瞻 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还有黄石西塞山正好在道士伏的西边,山上的桃花洞和鳜鱼已经蓑衣就是黄石的传统地名和农家用品。
肯定是湖北黄石。西塞山位于湖北黄石道士洑,地处长江中游,周边多湖泊,田地多种植水稻为白鹭提供了天然栖息地,现在仍大量存在。鳜鱼是当地较为珍贵的鱼类,因西塞山横亘江中,江水流经此处形成洄流,江鳜多居此处,现在仍有渔民网捕。西塞山有桃花洞和张家宗祠,以上所列,均证张志和所提及的西塞山在湖北黄石,湖州是在八十年代才与黄石相争此名。
箬笠,蓑衣都是湖州乡下常用之物。小时在老家农活,细雨蒙蒙一般戴个箬帽,也就是箬笠,竹子为骨箬叶为体做成;小时还看到家里有件蓑衣,用蓑衣草做的,做工精致,后来出现了用棕片做的习惯叫棕蓑(做工相对简单),原来的蓑衣就少见了。诗中青箬笠,绿蓑衣,我想张志和是贵客,主家提供的是新的箬笠和蓑衣,必须是青色和绿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石市80年代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黄石市80年代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4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