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仪列传 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十卷第十篇,着重笔墨书写了《张仪列传》,介绍了战国时期杰出的纵横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张仪的生平事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作品赏析 《张仪列传》与《苏秦列传》堪称姊妹篇。苏秦游说六国,张仪也游说六国;苏秦合纵以燕为主,张仪连横以魏为主,文法也一纵一横。他们都是以权变之术和雄辩家的姿态,雄心勃勃,一往无前。
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释: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能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后喻人言可畏,能置人于死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4、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5、《史记·张仪列传》中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无疑张仪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张仪诳楚之后,又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前往楚、韩、齐、赵,燕等国进行游说,使得五国连横事秦。
1、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文言文翻译如下: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张仪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
2、“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翻译:若再继续东进,泗上十二诸侯就全为大王所有了。出自战国时代《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原文: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攻诸侯者,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
3、“秦下兵攻卫、阳晋,必扃天下之匈,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
再看西汉人物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 故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没有人物传记。《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其中,《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写到汉武帝时期,其中包括了武王伐纣、齐桓公称霸、商鞅和贞观之治等历史事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