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傲骨人物传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傲骨人物传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出世与入世都需要勇气。但是不论出世还是入世,能认真对待生活的都算得上是英雄。
陶渊明一生只求“做个真的自我”,诗写的虽好,但是要论英雄实在算不上。其人格魅力不够。
杜甫一生心系百姓疾苦,他的诗总是揭露社会现实,揭开时代的伤疤,他敢于去面对这些,敢于去写。所以算的是个英雄。
陶渊明,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被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能成为文学历史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离不开他“出世”的人生选择。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了两种人生状态,一种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种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们可以把“居庙堂之高”看作是入世,把“处江湖之远”看作是出世。
杜甫一生渴求的是居庙堂之高,兼济天下,所以他的诗作一直在表达“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而陶渊明则一生践行的是处江湖之远,修炼自身。所以他的诗作大多是在吟唱“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他们追求的明显不同,杜甫是对入世、对建功立业的热切盼望,陶渊明是对出世、对心灵自由的自我追寻。
这跟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盛唐气象之下,激昂上进是时代的强音;而魏晋时期风雨如晦,消极避世,寻找精神的桃花源是时代的主流。
杜工部积极入世,为民发声是时代的英雄,但陶渊明出世避世,不为五斗米折腰,对黑暗的时代***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这样叩问,杜甫入世,却一生潦倒,老来的诗作也不是没有出世之意;而渊明出世,也是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年轻时何尝没有入世建功的抱负?所以出世和入世在沉浮之中是会慢慢转化的。
可不管出世还是入世,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的轨迹作蓝本,为我们留下那些美好的诗篇和精神投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时代的英雄。
问题中的"世“字,应该改成"仕"。
仕,旧时指做官。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幼博览群书,早年即有抱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因为不满官场污浊,及当时士族地主把持***的黑暗现实,遂去职归隐。
世人皆知的"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一语,即由此出。
陶渊明在辞官后的二十多年中,亲自参加农事,接近农民,对农村生活多有体验虽然数遭水旱灾厄,几至饥寒而乞食,但是仍然坚持固穷精神,后终因贫病交加而去世。友人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南朝宋诗人)等仰慕其高风亮节,私谥靖节,故有靖节先生之称。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且成就皆高。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画面淳朴自然,感情真挚深切,表达了诗人弃官村居“躬耕自资"后的喜悦的生活情趣。如:《归园田居》等。
也有隐寓诗人对腐朽统治阶级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的诗作,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寄寓着慷慨悲愤,对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抗争。
散文《桃花源记》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自然朴实的语言,通过主观的抒情和客观的叙事,描绘出一个美好的生活境界,表现出作者不滿现实政治、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
诗人善用白描,不事藻绘的简谈的隽永的独特诗风,对唐代的影响极大!
谢悟空之邀!
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从陶渊明的归隐和他归隐后的生活可以看出,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 “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所以说两人有不同的伟大之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傲骨人物传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傲骨人物传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3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