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未考证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未考证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36年,一直对蒋校长不以为然,心怀不满的广西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逼蒋校长“出兵抗日”。
实际上,两派军阀就是想迫使与他们矛盾重重的蒋校长下台。因为此时蒋校长正在全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剿灭红军才是他唯一的工作重点,谈“抗日”就是与他作对。
一拍即合的两广军阀开始大造声势,各自准备。当时抗日是民心所向,是正义之举,所以两广的部队也要把自己塑造成正义之师。
桂系主抓军队工作的“小诸葛”白崇禧头脑精明,足智多谋,他下令各部必须做好宣传工作,振奋军心,增强斗志。
桂军头号主力第七军,打仗勇冠三军,政治工作也是一马当先,不甘人后。时任军长廖磊得到白崇禧命令后,马上全力执行,他亲自前往各师组织动员工作,每到一处便主持宣誓大会。
第七军打出了“抗日反蒋到底”的口号,而且“歃血”为证,以表决心,“歃血”就是咬破手指吸点血——廖军长也许认为人太多,弄动物血太麻烦,用自己的血方便一些。
这一活动果然使第七军群情激奋,军心大盛。但“反蒋”也让桂军彻底与蒋校长撕破了脸皮。
第七军“歃血宣誓”的行动很快得到白崇禧的赞誉,并传令在全省推广。很快,不仅在部队,连机关、学校都兴起了声势浩大“歃血宣誓”活动。
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之时,被老谋深算的李宗仁泼了冷水,他对白崇禧说:“不能太过火了,事情还没有结果,搞得太大了,没有退路”。
多谋善断的白崇禧经李宗仁一提醒,马上冷静了下来,立刻对“歃血宣誓”活动进行降温处理。
俗话说菜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尤其是有权势的人,一旦说错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一定要管住嘴,下面说两个没管住嘴而引发血案的案例。
1. 被踢死的大阿哥奕纬
清朝道光皇帝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平时很勤政,对人也比较宽和。他对自己的大儿子奕纬寄予厚望,于是道光请了很多名师来授课,并交代老师们要严格管教大阿哥。但是这个大阿哥很顽劣,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以至于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很紧张。
有一次老是又苦口婆心的教导大阿哥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做好皇帝啊!”早已经不耐烦的奕纬说道,“我做了皇帝,第一个杀了你”。老师被这句话吓得够呛,于是立马禀报道光,道光听完大怒,于是叫人传来大阿哥,还没等大阿哥辩解,道光上前一脚踢到了他的***,就这么把奕纬给踢死了,本来是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大阿哥,就因为一句话送了小命。
2. 被朱棣忽悠的朱高煦
朱棣在靖难造反时,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一直是手下得力的大将,跟随他东征西讨。有一次战役中,朱棣的军队大败,陷入了困境,正在危难时刻,朱棣拍着二儿子肩膀说,“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要好好干啊”,朱高煦听完拼死救出了朱棣。
后来朱棣当上了皇帝,但是因为大儿子朱高炽早已被朱元璋立为燕王世子,所以他还是将朱高炽册封为太子。这下子朱高煦不乐意了,一直找机会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并且三番五次想要谋害他大哥朱高炽父子。最后在侄子朱瞻基即位后,这位皇叔甚至还造反,结果被抓住了,成了炭烤二叔,可以说朱棣的一句话造成了朱高煦的悲剧。
1960年大队在地里开生产现场会,那时没有手机,记者们背着照相机,带着摄影机,当记者问一位老农民,“老人家,你们现在产量那么高,亩产上万斤,食堂吃饭不要钱,这生活太好了。”老农民就说了一句,前三天我们就把周围十几块田的谷子集中到这块地了。如果都有这种好事,那前三天就不会饿饭了。上级领导和大队主任听了脸色很难看。等现场会结束,领导和记者们走后,这位老农民三天没吃上饭。
小皇帝因言致祸,吕太后痛下杀手。说一说西汉第三任皇帝、前少帝刘恭祸从口出,招致杀身之祸的历史往事。
公元前19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驾崩,十七岁的皇太子刘盈嗣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尊母后吕雉为皇太后。
吕后虽为一介女流,却巾帼不让须眉,刚毅果决,极富政治谋略和铁血手段。如今新皇帝尚未成年,且性格懦弱,她这位权力欲极强的母后便替儿子当起了大半个家。
汉惠帝为人仁厚心善,因怨恨母后残杀庶母戚夫人、赵王如意母子,更受到被母后残害成“人彘”的戚夫人的惊吓,竟至一病不起,卧榻一年多。菩萨心肠的惠帝怨恨母后的心狠毒辣,自此沉溺酒色,不理朝政,消极对抗母后的残虐。政治女强人吕后遂因利乘便,就势全盘执掌了朝政。
吕后生养一女一儿,女儿是鲁元公主,儿子就是汉惠帝。吕后出于亲上加亲的考虑,便不顾人伦辈分,自作主张地强迫儿子刘盈娶了其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氏为妻,并立为皇后。
舅舅娶了自己的年仅十岁的亲外甥女为妻,这给素重人伦纲常的汉惠帝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障碍和抵触心理,根本不接近小皇后。儿媳妇(外孙女)一直不孕,急坏了迫切想抱嫡亲孙子的吕后。吕后当然清楚“病根”之所在,可闺房之事做母亲的又不好过分逼迫,无奈之下,遂想出个“移花接木”的招法。
吕后让小皇后***称怀有身孕,将后宫一个美人(嫔妃位号)所生的婴儿强夺过来,交给张皇后抚养。对外则声称亲生,取名刘恭,并立为皇太子。为免除后患,吕后将那位美人残忍地***了。
汉惠帝当了七年挂名的皇帝,于前188年八月晏驾。九月,皇太子刘恭即位,尊吕后为太皇太后,尊张皇后为太后。
由于新君年幼无法亲政,太皇太后遂临朝称制(亲临朝堂听政,行使皇帝的权力),并以“高后”为纪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无冕女皇。
转眼间三四年过去了,小皇帝刘恭年龄渐长,开始懂得一些世事了。他从宫人嘀嘀咕咕的只言片语中约略听出些端倪,朦朦胧胧地知道些自己的身世。
历史上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么,我来说个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段确童鞋怎样尬聊把自己聊死的事吧。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有一位割据军阀朱粲(音can)兴起于江淮,湖北一带,自称“迦楼罗王”。
此人生性残暴,其部下也军纪极差,所过之处无不残灭。更灭绝人性的是,此人是一位***魔王,攻城掠地之外,凡其所过之处,除放纵部下***掳掠之外,连活人都不放过,往往被制成肉干以充军粮。
当时战乱饥荒连年,江淮一带虽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连年征战之下也是民穷财尽。朱粲的军队找不到给养,军中无粮,朱粲就下令让部下四处掠夺妇女婴孩为食,还称:“人肉就是最好的干粮和给养,到处都有,又易于制作携带,何必为粮食为愁!”。其暴虐凶残至此。
清宫剧本身就没有啥真实性可言,又不是学术作品。二月河写的就是小说,何必要探究真实不真实,只要看着热闹就行了。就像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历史不过是挂衣服的钉子,我什么样的衣服都能往上挂。
《康熙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康熙大帝》,再现了康熙皇帝波澜壮阔的一生,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一桩桩历史***衬托出一代英主的光辉形象。
然而***不能等同于历史,由此改编的电视剧显然将差距进一步拉大。举例来说,剧中仅虚构的人物形象就很多,如吴六一,魏东亭,伍次友,蓝齐儿,容妃等。
剧中还大量篡改人物背景,正史上孝诚仁皇后的叔父索额图,在剧中却变成了国丈;正史上献上《取平凉策》而被抚远大将军图海招为幕僚的周培公,却成了康熙微服私访所识拔的国之栋梁;剧中清军登台后,延平王郑经仗剑自刎,可正史上,郑经是在病死后两年,其子郑克塽才率众降清。
最搞笑的是,正史上比康熙大40多岁的苏麻喇姑,在剧中却被塑造成康熙帝欲求而不得的妙龄少女,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仅如此,苏麻与伍次友之间暧昧不清,康熙竟然为一个子虚乌有的虚构人物而伤透了脑筋。
顺治帝准备出家当和尚,孝庄太后竟然对索尼,鳌拜等几位当朝重臣信誓旦旦的表示“有我孝庄在”,没想到这位著名的清初贤后在世时早就已经拟定了自己死后的谥号。
噶尔丹竟敢深入京城,还看上了康熙的掌上明珠蓝齐格格。康熙为了稳住噶尔丹,一心***,竟然将爱女送入虎穴,随后御驾亲征,逼死女婿。实际上这都是子虚乌有之事,是为了使剧情更加婉转曲折而虚构出来的。
1713年,康熙帝60大寿,举办千叟宴,明珠和索额图竟然联袂出席。实际上纳兰明珠早在1708年病逝,御赐为“本朝第一罪人”的索额图死得更早,1703年已被处死。难道两人有“借尸还魂”的特技?很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的。
总体来说,《康熙王朝》做为一部古装剧来看的话,确实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可如果把它做为一部历史剧来看的话,请擦亮双眼,千万不要被精彩的电视剧情给蒙蔽了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未考证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未考证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1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