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有味道的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最有味道的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史上皇帝千千万,各种“奇葩”占一半
末代皇帝溥仪,少年时在紫禁城这一方小天地里深居简出,生活很是单调。为了摆脱孤独、苦闷的宫廷生活,曾醉心痴迷于文学创作。但苦于无人教导,溥仪的诗文一直没有多大长进,始终是个文学创作上的“菜鸟”。
13岁之后,溥仪阅读了大量古代“非主流”的文学作品,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开始模仿这些作品,按照自己的想象,编造了一些传奇故事,并自己绘制插图,自娱自乐。15岁那年,溥仪从先祖康熙、乾隆的诗文集中,受到感染与启迪,开始在诗赋上下功夫。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的诗作越写越多,渐渐对向外界投稿产生了浓烈兴趣。他曾模仿、套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三希堂偶铭》:
“屋不在大,有书则名,国不在霸,有人则能。此是小室,惟吾祖謦。琉球影闪耀,日光入纱明。写读有欣意,往来俱忠贞。可以看镜子、阅三帝,无心慌之乱耳,无倦怠之坏形。直隶长辛店,西蜀成都亭。余笑曰:‘何太平之有?’”
经溥仪投稿,这篇铭文发表在了上海《逸经》杂志上。此文的发表对少年溥仪投稿热情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溥仪写了不少诗作,曾用化名狂热地向报刊投稿,但此后再无投中的现象。稿件寄出去后,皆如泥牛入海,影踪全无。
1922年初夏,溥仪想出一条捉弄编辑的“妙计”,把一篇共八行、四十字的五言诗题名为《鹦鹉》的“新作”用“邓炯麟”的笔名,投寄上海一家小报《游戏日报》,果然马到成功,皇帝的“诗作”终于“破天荒”地见报了。接着他先后又寄出一篇分上下阕、每阕四行的七言诗《浮月》和一篇共八行的七言诗《荷月》,这两首“七言诗”,又很快被该报***用了。据说《游戏日报》编辑部曾多次设法打听这位署名为“邓炯麟”的诗人是何许人也,但始终一无所获。
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曾给溥仪当了五年英文教师的庄士敦特意把溥仪在《游戏日报》上发表的《鹦鹉》、《浮月》、《荷月》三首古体诗译成英文,收入他的代表作《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并在该书中指出:“这位化名邓炯麟的诗人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清朝的皇帝,现在我将真相披露出来,可能中外人士都会为之惊讶的。”他还说:“皇帝在报刊上发表他的诗作的时候,年仅十六岁,这往往是一个作诗才华开始含苞欲放的年龄。”以此来炫耀他的这位皇帝学生具有所谓“非凡的诗人气质”。
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行文老辣,颇有文***。该书也是毛泽东喜欢的书籍之一,据***的英文教师章含之回忆,当年他们练习英文文法时,所列的参考书中即有庄士敦这本书。《紫禁城的黄昏》初版于1934年的伦敦。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其扉页题字:“谨以此书献给溥仪皇帝陛下。”落款:“他的忠诚与依恋的臣仆及教师庄士敦。”溥仪也曾为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作序,其中写道:“庄士敦雄文高行,为中国儒者所不及,此书既出,预知其为当世所重必矣。”师徒二人,一唱一和,自鸣得意。
最后,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后来做了平民百姓的溥仪在他写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透露,他当年给《游戏日报》投稿用的那三首古体诗,原来是抄袭明代一位诗人的作品。他的三首“山寨”诗,不仅蒙骗了《游戏日报》的编辑,连他的英文教师庄士敦也始终被蒙在鼓里。
溥仪出狱后去理发,随口问了1可笑的问题,理发师差点笑掉大牙!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事业婚姻不顺,童年时,他稀里糊涂的进宫当了皇帝,还不记事时清朝就已经灭亡了,待到成年时,溥仪已经成了紫禁城里的一个囚犯,天天被周围遗老大臣的复辟梦***,而他自己也被教育成了一个极度自私的人,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曾经给小太监们吃过包着铁沙子的豆沙包,拿水枪激倒过年事已高的老太监,对溥仪来说折磨人成了他童年最有乐趣的事情。
1959年,溥仪被特赦,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平民,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北京。溥仪的前半生不是皇帝就是囚徒,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适应正常人的生活,这需要时间。在溥仪刚回到北京的时候,身边甚至还带着几个仆人!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详细的记载了他一次理发的经历。
溥仪去理发店理发,发现理发师手里拿着一个吹风机,于是就很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理发师对这个问题感到十分好笑,随口回答了句:吹风机都没见过?你以前没理过发吗?这一下搞得溥仪十分尴尬,旁边的人也都哈哈大笑。溥仪听后,感到非常丢脸,但是理发师傅绝对没想到这位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溥仪不认识是有道理的,他之前可是生活在皇宫里,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着,剪头发这种事也有专门的人。
想必溥仪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朕的大清,亡了?!
历史上让人笑掉大牙的皇帝,不得不说晋惠帝司马衷。他的经典语录——“何不食肉糜”可谓名扬历史,唯一一个被世人贴上“傻”字标签的皇帝。
相传,天下闹饥荒,饿殍遍野朝中大臣向晋惠帝上报,帝曰: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老百姓没有米吃怎么不吃肉呢。“何不食肉糜”因此被世人嘲笑了千年。
王夫之对晋惠帝的评价是“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自古以来,提及西晋灭亡的原因,晋惠帝就总是难逃干系。其在位时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晋惠帝一向被称作“傻子皇帝”,在他还是太子时,他爹晋武帝的大臣和峤也讲过。
《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十五》: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后与荀顗、荀勖同侍,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即奉诏而还。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
和峤对晋武帝说: “太子有淳古之风”——有点傻,但是天下很复杂,恐怕太子连家里的事都解决不了。 但是晋武帝不以为然于是过了一段时间,晋武帝说觉得太子近来几次上朝,有些长进,叫一些朝廷大臣去考考司马衷,大臣们为了面子都用上浑身力气称赞帝国未来的接班人,只有和峤还是那么耿直直呼:他还是老样子,没长进……
关于傻里傻气的晋惠帝,还有一则他的有趣轶事。
《晋书·孝惠帝》记载:“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说有一次,晋惠帝在园里散步,听到蛤蟆叫声,问身边侍从:“这只蛤蟆的叫声是为官家呢还是为私人的?”侍从被问的一脸茫然,答到:“在官家地里叫的为官家,在私人地里叫的为私人。”
读完是不是甚至觉得这位皇帝真是天真又蠢萌呢?
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这些“人中龙凤”做出的趣事也不少,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件,至于能不能笑掉大牙就看你了!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君主,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活了86岁,同时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和尚皇帝,他放着皇帝不当,四次到同泰寺出家,而他的每次出家,都要大臣们用真金白银从寺院把他赎回来,就这样来回四次,前前后后二十年里,共花了四亿香火钱才让他安心下来当皇帝。后来这位奇葩皇帝,竟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北齐后主高维!
高维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后主,身为帝王他的想法却十分超前,号称“行为艺术”的鼻祖。他曾建立了一个贫穷的村庄,而他却亲自穿着破烂的衣装,扮成乞丐的模样住在村庄里,并且他还会经常沿街进行乞讨。他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穷人市场,他会扮演成穷人到市场上去做买卖,以此来打发无聊的帝王生活。
晋国国君晋景公!
关于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的一段记载让人浮想连天。
《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晋侯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意思是晋景公要吃饭,突然觉得肚子疼,于是就跑去上厕所,结果不小心掉进茅坑里,给淹死了。事出有因,有一天晋景公生病做了一个梦,梦醒之后就去找人给自己解梦,这个人对晋景公说,你吃不到今年的新麦了。听了这句话,晋景公非常的生气,不久便叫人把今年的新麦拿到桌上,正准备下筷,突然肚子不舒服,跑去上厕所,没想到就给淹死了。结果他是真的没有吃到今年的新麦!
当然历史上皇帝的趣事还有很多,知道的朋友可以发出来分享一下!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有味道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有味道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ntnnw.com/post/21967.html